蜗杆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蜗杆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关于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23 09:36:54 阅读: 来源:蜗杆厂家

南充市仪陇县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农业标准化工作

——关于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南充市仪陇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谢明全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南充市仪陇县质监部门作为经济管理与服务部门,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贴“我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不发达、农民收入低”这个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原则,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监督标准的实施,建设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保障食品安全,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长。

200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的主题讲话,掀起了农业标准化进入科学发展的新时期。几年来仪陇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到底怎么样?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带着这些问题,本人与局内部分同志深入仪陇的乡镇、部门、企业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当地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取得的成效

仪陇县辖56个乡镇,875个村,609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农业劳动力43.8万人。全县幅员面积17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7万公顷,农民人均耕地0.05公顷。仪陇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常年粮食产量达50万吨,出栏生猪110万头,家禽1100万只。近年来,仪陇大力发展兔业、蚕桑等产业,努力打造南充市蚕桑产业基地县和全国獭兔第一县,初步形成獭兔、蚕桑、中药材、生猪、小家禽等主导产业。2006年大山绿无公害优质稻通过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验收,今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验收。2008年仪陇县向国家标准委和省质监局申报了獭兔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农业标准化走向一条良性发展之路,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日益彰显。

1.农业标准化项目逐渐扩展。仪陇县于2003年启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经历了探索、认知、推进、扩展的发展过程,但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长时间却停留在优质稻上,而2008年政府出台的品牌发展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近几年仪陇县农业标准化建设总体目标和年度具体目标,勾勒了仪陇县农业标准化发展前景。而2008年无公害獭兔标准化示范项目的申报启动,把仪陇县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从单一的种植业扩展了养殖业,特别是在中味食品、金乐福食品、宏泰食品、派立食品、帅宝乳业、川王食品、亚邦科技、穗发亿食品、豪吉食品、金龙植物油等企业入驻仪陇县工业集中区的情况下,仪陇县开展了建立榨菜、辣椒、小麦、红薯、奶牛、生猪、蓖麻、玉米、菜籽、木瓜等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可行性调研,农业标准化的触角已开始伸向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业标准化的春天即将来临。

2.农业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运转协调。仪陇县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成立以来,经历了几次人员调整,其制度健全,各环节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参与、企业主导、农民实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和“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农业标准化运转模式。二是无公害优质稻标准体系建立。仪陇县于2005年建立了无公害优质稻农业标准体系,其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标准涵盖优质稻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注重种植技术、稻谷贮存、大米加工等关键环节和农药、化肥等关键点管理,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控制,为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是农业标准化活动的行动指南。三是标准化示范基地逐步扩大。仪陇县建立了2万亩(5个乡镇)的核心示范基地,确定了无公害农产品重点基地乡镇,通过编印发放绿色优质稻和无公害优质稻种植技术手册、召开种植技术培训会、开展种植技术电视讲座、加强种植技术现场指导,清理整顿农业投入品(农药、化肥、农膜、农机具等)市场、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措施,广泛推广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种植技术,深入推进示范基地乡镇建设。目前,仪陇县优质稻标准化示范基地乡镇达51个,几乎涵盖全县。四是订单农业稳步推进。县、乡(镇)、村、社、龙头企业逐级签订种植收购协议,通过实行种子补贴、稻谷收购价格保护等保护政策,促进了无公害优质稻种植面积的逐年递增和产量相对稳定,极大地调动了稻农的积极性,保证了龙头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五是品牌认证有效开展。在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仪陇县注重品牌建设和认证认可工作,绿色食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色食品、四川名牌、四川名牌农产品、无公害食品等品牌,以及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等荣誉的先后获得,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业标准化工作深入、高效的开展。

3.农业标准化成效显著提高。一是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在优质稻品种的选育、禁用肥料和用药控制、稻谷收购储藏、大米加工等环节推行标准化种植技术,优质稻谷质量达到GB/T17891一级品的要求,大山香米的质量超过GB1354,达到NY/T595、NY/T596以及DB511324/T1等标准的要求。二是农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仪陇县的优质稻由2003年的300公顷扩展到现在的1.324万公顷,种植农户从最初的2.5万户个别乡镇发展到如今的18万户(其中订单农业15万户,核心示范0.5万户)51个乡镇,优质稻平均产量从495公斤/亩提高到了550公斤/亩,优质稻总产量、产值由2003年的1039.5吨、124.7万元发展到2007年的97300吨、12500万元,稻谷收购价格也从2003年的1.20元/公斤上升到现在的1.90元/公斤;龙头企业大米加工量、年产值由2003年的100吨增加到现在1万余吨、5000万元,大米品牌附加值平均每公斤上升0.30元;2009年优质稻产值增收1200多万元,稻农年均每亩增收90元以上,人均增收142元,企业年均增效125万元。三是农业社会效益显著提升。随着系列品牌落户仪陇,仪陇大山香米已成为仪陇县的地方名片,成为工业经济实力的象征,成为品牌经济的代名词,成为农业经济的风向标,其对仪陇县的政府及其部门、企业、企业家和消费者影响深远。四是农业生态效益日益凸显。由于高毒、高残留、低效农药以及禁用化肥的限制使用,并逐步退出种植业生产环节和农资销售市场,仪陇县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到处都是山清水秀草绿鸟叫的宜人景象,生态环境的经济贡献越发凸显。

二、存在的问题

仪陇县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展6年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农业标准化宣传和思想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对“什么是农业标准化、怎样实施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的重要作用”宣传不力,导致广大农户和基层干部对农业标准化认识不到位,从而也影响了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2.农业标准实施体系不健全。仪陇县虽然建立了无公害优质稻标准体系,做到优质稻标准化生产了“有标可依”。但农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严重脱节,“有标必依、违标必究”的落实难度很大。而农业标准化与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不相适应,其农业产业覆盖面积大、人口数量多、农户文化水平低是最大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老少孤残的留守,更是增加了农业标准实施的难度。

3.龙头企业实力弱,带动乏力。大山米业对重点片区优质稻生产的管理乏力、哈哥无力全部收购商品兔、斯康中药无法对木瓜进行保护价格收购,这些都是龙头企业实力弱小造成的,“龙头”舞不起来,缺乏动力机制和带动力,产业链条就无法延伸,产业利益链接机制和产业利益团体就很难巩固,产业就没有希望。

4.农业质量和环境检测手段落后。农业标准化生产受生态环境因素影响很大,仪陇县仅在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时对空气、土壤、生产用水、污染源、投入品和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进行的抽样检测检验是不够的,然而不能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检测、预警和改善,增加了农业质量控制的风险。

5.农业标准化资金投入不足。农业标准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化宣传、标准化技术培训、标准实施监督、生产加工管理、品牌建设等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而仪陇县的政府、企业、社会多方投入的机制并未真正建立,影响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深入推进和有效开展。

6.基地乡镇重视不够。仪陇县部分基地乡镇对农业标准化工作重视不够,未在思想上、制度上、责任上、行动上紧密跟进农业标准化发展需要,农业标准化推广难度大。

7.标准化技术人员缺乏。在基层乡镇特别是农村,缺乏既懂技术,又懂标准的复合型技术人员,标准实施困难重重。

8.投入品监管不力。在无公害优质稻标准化生产的投入品市场上还存在禁用肥料、农药的流通,而部门监管不力、批发经销商把关不严、农民无力识别是主要原因,农产品和农业质量安全风险较大。

9.订单农业落实不好。近一两年订单农业的推进力度和面积明显下降,并且在落实订单农业过程中还存在不按协议价格收购、不按协议交付农产品现象,企业、农户履约意识急需增强,经济刺激政策也急需出台。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资金投入重点应倾向于农业标准化宣传、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实施、农业投入品补贴、标准化技术人员和标准化生产知识培训、农业投入品清理整顿等环节,建议把农业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补充”的农业标准投入保障机制,保证农业标准化工作有效进行。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融资、补贴、品牌建设奖励、生产要素配置的支持力度,提升龙头企业实力;加大农业投入品补贴力度,落实价格保护政策,规范农产品收购队伍(如农村专业合作社)管理,维护农户的权益,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3.加大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横幅、展示牌等载体做好农业标准化宣传,让农业标准化工作深入人心。加强对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畜牧站等机构单位的标准化知识培训,通过县、乡镇、村、社逐级培训,让农户掌握标准化种养殖技术,促进按标准进行生产。

4.建立健全检测监测体系。按照“县有监测站、市场(企业)有监测点、基地有检测员”的要求,成立监测机构,建立检测制度,配备检测人员,配置检测设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农业环境监测体系,有效的控制农业环境、农业投入品等影响质量安全因素,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抓好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和标准实施建设。仪陇县应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推广人才库,乡镇应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推广队伍,村社应落实农业标准化推广员,通过乡(镇)带村、村带社、社带户、户带户等方式,逐步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范围。并通过标准知识向通俗易懂的农业生产语言的转化,将标准化种植技术落实到生产中去。

6.抓好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应通过扩展订单农业、开展农业投入品清理整顿、设置农业投入品专销点、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搞好生产技术培训、强化安排核心基地和重要基地示范等方式,强力推进基地建设。

7.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成效考核。将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政府相关部门和乡镇的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内容,建立目标考核奖励机制,各相关部门和乡镇应成立领导机构,落实办事机构,制定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人,实行县考核部门和乡镇,乡镇考核村,村考核社,层层落实责任,层层兑现奖惩,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格局。

8.多种渠道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农业标准化需要集约化、规模化,而针对仪陇县农户散、规模小、产业程度低的情况,可以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实行土地成片承包、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尝试综合农协体系、推行经济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方式促进小农生产模式向组织化农业过渡。

9.深入推进品牌和认证工作。在认证认可方面上,应不断拓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其基地的覆盖范围,启动有机食品及基地建设工作,开展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和龙头企业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和HACCP认证,规范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行为。在品牌建设方面,要加大原有品牌的推广力度,挖掘品牌的价值,维护品牌的荣誉,保持品牌的含金量,并做好品牌的培育和基础服务工作,先易后难,因地制宜,全力实现“五个五”的品牌发展目标。

济南线材弯曲试验机直销厂商

济南船舶海洋试验设备采购公司哪家好

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代理供应商哪家好